2021年日臺之心圣誕音樂會市集活動。(臺灣《中國時報》資料照片)
臺灣欲加入“跨太平洋伙伴全面進步協(xié)議(CPTPP)”,民進黨當局擬將“核食”正名為“福食”,減少民眾恐懼,以利開放進口;但臺灣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認為,中美政治角力,臺灣必須選邊站,“公投”才同意開放“萊豬”進口,但臺日關系本來與美國關系不同,且福食又攸關民眾健康,民進黨的理由實在不具說服力。
民進黨當局先開放“萊豬”,以“若‘萊豬公投’結果是不得進口,臺美FTA磋商勢必停擺”為由,讓“萊豬”進口過關,惟FTA仍然沒有具體進度,如今又為了加入CPTPP,以“進口福食才有利爭取日本支持”為由,希望開放進口,但臺、日關系本來就友好,臺當局所言的理由似乎太過牽強。
殷乃平進一步指出,針對臺灣地區(qū)加入CPTPP的問題很簡單,原本由美國主導的TPP(CPTPP前身),在美國前總統(tǒng)特朗普宣布退出后,就由日本主導,但組織內仍有美國的影子且具影響力。
殷乃平認為,民進黨不斷以同樣手法,操作“萊豬”、“福食”等議題,未來這些進口食品的產(chǎn)地標示,勢必成為選舉的政治角力工具。
來源:臺灣《中國時報》
網(wǎng)站簡介 / 廣告服務 / 聯(lián)系我們
主辦:華夏經(jīng)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(jīng)緯網(wǎng)
Copyright 2001-2024 By www.612g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