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簡體

青竹化絲手中造 廣西桂林團扇的“兩代傳承”

華夏經緯網 > 新聞 > 大陸新聞 > 社會綜合      2022-10-27 11:08:26

青竹化絲手中造廣西桂林團扇的“兩代傳承”

集扇齋內陳列的各式各樣桂林圓竹剖絲團扇作品?!±顙申枴z

中新網桂林10月26日電 題:青竹化絲手中造 廣西桂林團扇的“兩代傳承”

作者 劉俊聰

10月26日,廣西桂林,經漓江水泡軟后的綿竹,在黃碩夫靈巧的手中經一刀刀剖絲,最終可分為30根至40根厚薄均勻、粗細一致的竹絲,成為桂林圓竹剖絲團扇的關鍵“扇骨”。

“制作團扇最考驗技術的便是剖制竹絲,這些作為扇骨的竹絲最細可剖至0.5毫米,稍有不慎便會受傷。制作團扇數(shù)十年,手中的傷痕已經不計其數(shù)?!秉S碩夫說道。

黃碩夫正在制作團扇。 李嬌陽 攝

黃碩夫正在制作團扇?!±顙申?攝

廣西桂林市位于中國西南群山之間,氣候溫潤、雨水充沛的自然環(huán)境,成為竹木生長的絕佳之地。由綿竹編織的桂林團扇,便是桂林山水文化的代表。它是中原漢文化與嶺南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產物,距今近千年歷史。

走進位于桂林市靈川縣的桂林圓竹剖絲團扇工作室——集扇齋,各式各樣的精美團扇呈現(xiàn)在眼前,其扇面不僅有傳統(tǒng)的山水花鳥繪畫,也有融合時代潮流的新元素。輕輕拈起一把團扇,手感輕盈且富有彈性。

黃碩夫是桂林圓竹剖絲團扇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,這間工作室由他一手創(chuàng)辦。1950年,黃碩夫出生于廣西博白縣,這座客家人聚集的小縣城,幾乎家家戶戶都喜愛制作芒竹編,用于日常生活。

黃碩夫(右)和女兒黃可人(左)一起制作團扇?!±顙申?攝

黃碩夫(右)和女兒黃可人(左)一起制作團扇?!±顙申?攝

在家中祖輩的耳濡目染之下,黃碩夫從小就對編織竹器愛不釋手,隨著技藝的不斷精進,他自20世紀80年代初便開始研究制作團扇,一直持續(xù)至今。

“團扇寓意‘團圓’和‘友善’,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代表器物,有著深厚的歷史沉淀和文化內涵。而中國各地的團扇各有不同,如蘇杭的團扇會采用特色的‘烤框’工序,而桂林團扇則以精細的竹制‘扇骨’聞名?!秉S碩夫說道。

由黃碩夫制作的桂林圓竹剖絲團扇,受到前來桂林旅游的中外游客的歡迎,并遠銷全國。

黃碩夫正在粘貼扇面?!±顙申?攝

黃碩夫正在粘貼扇面。 李嬌陽 攝

2010年,黃碩夫的女兒黃可人大學畢業(yè)后回到桂林,起初只是協(xié)助父親在互聯(lián)網上進行團扇的銷售。

“剛開始對團扇并不是很感興趣,但久而久之也被其制作的巧思所吸引。之后開始跟隨父親學習團扇制作,并在傳統(tǒng)工藝的基礎上加入了一些創(chuàng)新?!秉S可人說道。

在“兩代人”共同的奇思妙想下,傳統(tǒng)的桂林團扇煥發(fā)出新的時代生機。父女倆獨創(chuàng)了插絲團扇,扇柄采用牛角、玉石、金屬等,提升了團扇的收藏價值。在扇面上采用苗繡、蠟染和扎染技術,并加入時尚元素,讓團扇的造型更加流行和美觀。

制作精美的桂林圓竹剖絲團扇作品。 李嬌陽 攝

制作精美的桂林圓竹剖絲團扇作品。 李嬌陽 攝

如今,集扇齋每年吸引不少中外游客前來學習團扇的制作工藝。而隨著“漢服文化”的流行海外,作為漢服重要配飾的團扇也隨之“出海”,遠銷日本、韓國、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(qū)。2013年,父女倆設計的剖絲苗繡團扇被時任聯(lián)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收藏。

“由我們工作室批量生產的團扇,每年銷量可達300萬把至400萬把。團扇本身是一個非常好的文化載體,可以體現(xiàn)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。我們會努力讓它更好地發(fā)展下去?!秉S可人說道。(完)

文章來源:中新網
責任編輯:徐亞旻
熱門評論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
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10-65669841
舉報郵箱:xxjb@huaxia.com

網站簡介 / 廣告服務 / 聯(lián)系我們

主辦: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  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

Copyright 2001-2024 By www.612g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