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簡體

美國越武裝臺灣 臺海就越危險!

華夏經緯網 > 評論 > 深度分析      2024-04-29 13:37:32

深度分析

  近日,美國總統(tǒng)拜登簽署總價值950億美元的對外援助法案,將分別向烏克蘭和以色列提供約600億美元和260億美元安全援助,包括臺灣在內的所謂印太伙伴提供約80億美元。民進黨當局也在第一時間表示“感謝”。

  這次美國將臺灣納入軍事援助,則意味著美國把臺灣地區(qū)視為如烏克蘭、以色列一樣的戰(zhàn)爭“危險”,處在一種“臨戰(zhàn)”狀態(tài)。

  臺海局勢復雜嚴峻,其根源是美國搞“以臺制華”及民進黨當局倚美謀“獨”,兩者沆瀣一氣,制造并推高了臺海危機。而美國加緊“烏克蘭化”武裝臺灣趨勢日益凸顯,臺海局勢沒有最危險,只有更危險。

  美國一面與中國對話要兩岸保持“臺?,F狀”,一面插手中國內部事務,大肆向臺灣出售武器,全面武裝臺灣,破壞臺海和平氛圍。美國這種兩面伎倆,其目的無外乎有兩個:

  其一,美國當然不希望兩岸統(tǒng)一。美國眼中的“兩岸現狀”就是“不統(tǒng)、不獨、不武”。那就是兩岸既不能走得太近甚至統(tǒng)一,又不能使臺灣“獨立”,處于這種長期分離的“現狀”。在這種狀態(tài)下,美國才好操縱臺灣議題,才能發(fā)揮臺灣“棋子”的作用。所以,美國想方設法地插手臺灣事務,諸如經常搞些軍機軍艦穿越臺灣海峽的行動,美國政治人物也如過江之鯽竄臺,不斷加碼向臺灣出售武器,派美軍駐臺協訓臺軍等等,目的就是制造臺海事端,不讓臺海安穩(wěn),使兩岸若離若即,服從美國戰(zhàn)略需求。

  其二,“以臺制華”遏制中國式現代化發(fā)展。中國式現代化發(fā)展成果世界矚目,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正在追趕第一大經濟體美國。而始終抱著霸權主義和冷戰(zhàn)思維的美國自然把中國當作競爭對手,搞“小圈子”和貿易保護主義,拉幫結派,糾集同伙,全方位地對中國進行打壓遏制,諸如破壞世貿規(guī)則對中國進行的貿易戰(zhàn)、科技戰(zhàn)等,企圖阻撓和減緩中國發(fā)展。當然美國這種“自殘式”做法,兩敗俱傷,美國并沒有撈到什么好處。對此,美國并不甘心失敗。于是臺灣成了美國遏制中國的最后一張牌,對美國來說臺灣是一張最廉價最好用的牌、是枚棋子,但對中國來講是核心利益中的核心,沒有任何妥協的余地。美國正是抓住臺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,打起了“以臺制華”的算盤,以此遏制中國發(fā)展。所以,多年來,美國在臺灣問題上插手不斷,對臺軍售、協訓臺軍、鼓噪臺灣參加世界組織、政客竄臺等等,手段層出不窮,花樣翻新,目的就是插手臺灣問題,攪亂臺海,遏制中國式現代化發(fā)展。

  常言道,一個巴掌拍不響。美國“以臺制華”意圖明顯,世人皆知,但如果沒有民進黨當局全面配合,美國打“臺灣牌”效果也會大打折扣。從國民黨馬英九執(zhí)政臺灣八年期間,兩岸走和平發(fā)展之路,并非完全配合美國打“臺灣牌”,美國打“臺灣牌”實效就非常有限。而民進黨當局走“臺獨”路線,注定制造兩岸對峙僵局,也注定其緊抱美國大腿、全面倒向美國的宿命,配合美國打“臺灣牌”,美國對臺予取予求,使臺灣成為世界最危險的地方。

  美臺狼狽為奸,民進黨當局出賣的是臺灣利益,美國除收割臺灣利益外,更為重要的是“以臺制華”,妄圖實現對中國發(fā)展的牽制和圍堵。

  即將上臺的臺灣地區(qū)領導人賴清德首度拋出,“由兩岸執(zhí)政黨負責任地展開良性對話”。賴清德話說的很“漂亮”,一方面向大陸喊話要“對話”。一方面大放厥詞,聲稱要守衛(wèi)臺灣“主權”、“進行社會改造洗滌人心”,禁組團赴陸交流、持續(xù)起訴赴陸交流的里長。同時臺軍大搞兵棋推演,將在今年演習中,首次納入所謂應對“大陸滾裝船威脅”的想定,挑釁意味十足。

  賴清德哪是要“良性對話”,擺明打著“對話”幌子,繼續(xù)“對抗”。

  大陸多次強調,只要堅持“九二共識”,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,我們同臺灣任何政黨、任何人交往就沒有問題,可以共同探討如何推進兩岸關系發(fā)展、如何解決臺灣同胞的問題等等。賴清德認同兩岸是一個中國?認同兩岸同屬中華民族?不認同又怎能開展“良性對話”?看來賴清德“良性對話”放了一個煙幕彈,除了打“嘴炮”,毫無開展兩岸“對話”的誠意。

  當前臺海風高浪急之危局,皆因民進黨當局與美國勾連所制造出來的。美國大肆武裝臺灣用心險惡,就是加緊將臺灣打造成“火藥庫”“刺猬島”,效仿“烏克蘭戰(zhàn)爭”模式,讓臺灣打巷戰(zhàn)、城市戰(zhàn),把臺灣變成焦土,妄圖以此遲滯中國大陸的發(fā)展。

  美國越是極力武裝臺灣,臺灣被推向戰(zhàn)爭風險概率就越高,到時也是美國“棄臺”的最后打算。

  臺海和平,靠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來維護,堅決反對“臺獨”分裂行徑和外部勢力干涉,更是兩岸同胞共同的責任。(評論員 言未央)

    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




責任編輯:黃楊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
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10-65669841
舉報郵箱:xxjb@huaxia.com

網站簡介 / 廣告服務 / 聯系我們

主辦: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  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

Copyright 2001-2024 By www.612g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