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華,畢業(yè)于國際關系學院國際關系專業(yè)研究生。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、臺研所科學研究室副主任、兩岸關系和平發(fā)展協同創(chuàng)新中心團隊成員。 |
作者 張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科研處副處長
今年是大陸改革開放40周年。在過去的40年時間內,大陸經濟社會發(fā)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。12月18日,大陸舉行了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,習近平總書記發(fā)表重要講話。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三度提及臺灣,那臺灣在祖國大陸改革開放中扮演何種角色? 改革開放的重大決定與臺灣息息相關
20世紀70年代,隨著國際戰(zhàn)略形勢的變化,中國的國際政治戰(zhàn)略由“兩個拳頭打人”轉變?yōu)椤昂兔揽固K”,經濟戰(zhàn)略由“以階級斗爭為綱”轉變?yōu)楦母镩_放。
1978年12月15日,中美經過長達十年的接觸和談判,美國宣布與臺灣“斷交”、“撤軍”、“廢約”,中美簽署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》(即“中美建交公報”)。3天后(12月18日),中國共產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,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。作為中國政府內外政策調整的重要一環(huán),在中美建立外交關系的同一天(1979年1月1日),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名義發(fā)表《告臺灣同胞書》,商討結束兩岸軍事對峙狀態(tài)并提出兩岸三通、擴大兩岸交流,顯示大陸采取以和平方式為主的解決祖國統一問題。中美建交、改革開放和《告臺灣同胞書》在時間上的緊湊性,不是簡單地巧合,而是三者之間有內部關聯性。
臺灣問題之所以和改革開放密切相關,根本原因在于改革開放需要一個安定的內外部環(huán)境。20世紀70年代末之前,影響中國大陸安全穩(wěn)定最重要的議題就是美國支持臺灣與大陸對抗。在中美建交和大陸提出“和平統一、一國兩制”后,大陸就基本上具備了發(fā)展經濟和改革開放的外部環(huán)境。
臺灣是大陸改革開放的積極參與者
經歷了20世紀70、80年代經濟高速增長的臺灣企業(yè),一方面積累了大量的資金、技術和人才,另一方面也開始面對島內日益提升的土地、人力成本,因此在大陸改革開放之初,在外商還處于觀望徘徊狀態(tài)的情況下,富于冒險的精神的臺商就開始來大陸投資興業(yè)。
首波臺商西進的大潮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,以制鞋、成衣、家具、五金等傳統制造業(yè)和加工貿易為主,多為中小型企業(yè),分布在廣東東莞、中山、佛山等地,大大帶動了投資地的經濟發(fā)展。1978年廣東省的GDP位列大陸第五名,但1990年攀升到第一名并長期穩(wěn)居寶座,這與臺商的投資密不可分。據稱,以幫Nike、Adidas、New
Balance等世界品牌運動鞋代工的寶成集團(在大陸為裕元集團)在高峰期的員工數曾一度接近10萬人。
此后,臺商對大陸的投資又先后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的高新產業(yè)(以郭臺銘的富士康集團為代表)、2000年之后的服務業(yè)(以金融業(yè)為代表)、2015年之后的青年創(chuàng)業(yè)等三個高潮。盡管如此,加工貿易仍是臺商投資大陸的主體。2016年中國大陸對美出口前十大企業(yè)中,有八家是臺商投資企業(yè)。
隨著外商對華投資的加大,臺商投資在大陸吸收境外投資的比重大幅下降。截至2018年6月底,大陸累計批準臺資項目104314個,占比11.2%。實際使用臺資671.1億美元,臺資占大陸累計吸收境外投資總額的3.4%。2018年1-6月,加上臺商經第三地轉投資,大陸實際批準臺資項目2176個,同比增長19.3%,實際使用臺資金額28.4億美元,同比下降5.2%。 臺灣是大陸改革開放的重要獲益者
臺商對大陸的投資有民族情感的原因,有兩岸同屬一國的因素,也有經營獲益的考慮。以在大陸經營較為成功的康師傅集團為例。
1988年,在臺灣擁有一家小廠房的魏氏兄弟來大陸交流,無意中發(fā)現了大陸的巨大市場。1991年9月,魏氏兄弟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投資800萬美元,成立天津頂益國際食品有限公司。由于其產品的競爭優(yōu)勢,康師傅方便面旋風很快刮遍大江南北。1994年開始,康師傅相繼在廣州、杭州、武漢、重慶、西安、沈陽等地建起16個生產基地和179條生產線。2016年,康師傅在香港二級市場的市值為67.5億美元。在不到30年的時間內,增長了80多倍。2017年,其營業(yè)收入達589.54億元,在中國方便面市場銷售量占有率44.2%,銷售額占50.6%??祹煾导瘓F董事會主席魏應州也承認:“站在歷史角度看,正是有了改革開放的機會,才讓我們中國人民有機會富起來?!?/span>
如果從更大的視角來看,臺灣從與大陸的經貿關系中更是獲益匪淺。1979年,兩岸貿易額為0.8億美元,大陸獲得順差0.4億美元。然而近40年后,2017年兩岸貿易額為1993.9億美元,臺灣對大陸順差1114.1億美元。2018年1-6月,大陸與臺灣貿易額為1078.2億美元,同比上升22.0%。其中,大陸對臺出口232.1億美元,同比上升14.4%;自臺進口700.1億美元,同比上升26.8%。大陸對臺灣貿易逆差509.6億美元。臺灣是大陸第七大貿易伙伴和第六大進口來源地。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伙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。
臺灣應該進一步參與大陸改革開放 目前,與臺灣問題相關的中美關系、改革開放都進入了新時代,臺灣該做出何種選擇呢?2016年后,由于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“九二共識”,致使兩岸關系發(fā)展陷入僵局。同時,蔡當局實行所謂的“新南向政策”,鼓動在大陸的臺商轉移至東南亞。然而,由于大陸積極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,而且一直主張率先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改革開放的成果,兩岸民間交流交往并未受到重大沖擊。
習近平總書記在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大會上表示,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,是堅持和發(fā)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,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,也是決定實現“兩個一百年”奮斗目標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。對于臺灣而言,唯一正確的選擇是進一步參與到大陸的改革開放進程中來,與大陸攜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。這不僅與大陸未來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有關,而且與臺灣的安全和民眾的福祉密切相關。 (作者 張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科研處副處長)
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
華夏經緯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