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簡體

正視全球疫情擴大的沖擊

華夏經緯網 > 評論 > 媒體鏈接      2022-01-11 10:00:56


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混亂而使供給短缺。美聯社

2021年在疫情趨緩下,全球經濟開始回溫,估計經濟成長率可以達到5%以上;各界也普遍看好2022年經濟,預估成長率約在4%。但是去年年底變種病毒“奧密克戎”掀起另一波疫情,“奧密克戎”雖然多為輕癥狀,但傳染力強,在今年初全球單日確診人數曾一度突破250萬人,美國單日確診也超過百萬,均為歷史新高。雖然各方對疫情影響下經濟復甦程度看法不一,但主要預測機構均已開始調整今年經濟成長率。

疫情擴大對全球經濟產生多重影響。去年各國(或地區(qū))為了加速擺脫疫情,普遍實施大規(guī)模的紓困及振興措施,雖然提振了經濟,但也消耗不少財源。此次病毒再起,各國或地區(qū)是否還有能力挹注更多資源,有高度的不確定性。

此波疫情也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,在2021年雖然需求力道增強帶動經濟成長;但另一方面,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混亂而使供給短缺。在供需失衡下,各國或地區(qū)均面臨不小的通貨膨脹壓力,特別是食物及能源價格持續(xù)上漲,對民生影響更大;再加上各國或地區(qū)采取寬松財政及貨幣政策,更進一步助長通貨膨脹。

根據經濟合作暨發(fā)展組織(OECD)統(tǒng)計,在2021年10月,OECD 38國的消費者物價年增率高達5.2%,為1990年以來最高漲幅;而在七大工業(yè)國中,則以美國通膨最劇。估計2022年全球通貨膨脹還會延燒,影響經濟成長動能。

由于通貨膨脹壓力升高,美國聯準會已在2021年11月展開縮減購債政策;而且由于疫情擴大又加深供應鏈瓶頸,更助長通貨膨脹。所以最近聯準會會議中,已考慮在今年提前升息,美國可能將提前進入緊縮貨幣時期。

新疫情下也會使各國加速由經濟安全的角度,重整供應鏈。各國均關注到產業(yè)供應鏈風險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,特別是將高階技術、重要稀有戰(zhàn)略物資,以及關鍵零組件列為優(yōu)先布局重點。然而隨著疫情的嚴峻,攸關供應鏈安全的范圍更加擴大,各國必須重新調整建構韌性供應鏈的策略。

疫情帶來產業(yè)難以控制的風險,技術并非建立安全供應鏈惟一因素。安全供應鏈應是在任何情形下,可以維持供給不短缺,生產不中斷,并有足夠的安全庫存。所以各國除了專注在高端關鍵技術等原先重點外,對于過去因成本因素而外移,目前島內自給率低必須仰賴進口,或者進口來源集中度高,以及短缺可能危及供應鏈運作的項目,也納入安全供應鏈的范圍。

針對此趨勢,臺當局必須有系統(tǒng)完整地盤點各產業(yè)供需概況、技術水平,以及貿易結構,進而鎖定重點關鍵領域;并搭配靈活招商政策,甚至必要時提供更多的誘因,才能吸引產業(yè)可以在島內投資生根。

面對疫情持續(xù)且多變的2022年,臺當局不能以控制疫情為滿足,應對經濟及產業(yè)可能的變量多所準備,超前部署,以保持臺灣地區(qū)經濟穩(wěn)健成長。

文章來源:經濟日報
責任編輯:左秋子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
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10-65669841
舉報郵箱:xxjb@huaxia.com

網站簡介 / 廣告服務 / 聯系我們

主辦: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  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

Copyright 2001-2024 By www.612g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