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記者 張嘉文)臺海情勢緊張,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都公開示警,驟升的臺海緊張局勢最令人擔憂。對此,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袁易表示,美國對中國在臺海問題上一直采用嚇阻策略,其中需靠兩個要素,一是決心,二是能力,二者不可缺一,讓中方在想要用武力對臺時會顧慮到美方的反應,依此來判斷要不要這樣做,但現在這嚇阻已經失效。
袁易強調,從日前大陸的圍臺軍演就可以看出,大陸已不在乎美國,所以接下來會往臺灣方向繼續(xù)進逼,而臺灣因為民進黨沒法和大陸打交道,只能一邊倒向美國,這讓臺灣喪失了在中美臺海關系里,居小一方的能動性,只能任由結構因素來遏制未來的發(fā)展。
中國大陸為反制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臺,8月4日起在臺灣周邊海域舉行實彈演習,外界認為,解放軍已試圖實行“常備組織臺海方向戰(zhàn)備警巡”。這讓李顯龍在21日發(fā)表國慶群眾大會演說時提到,隨著美國與中國大陸關系惡化,以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,新加坡的外部環(huán)境已經變得非常困難,還有“最近最令人擔憂驟升的臺灣緊張局勢”。
袁易對此表示,過往“臺海中線”的概念是井水不犯河水,大陸第一次跨越“臺海中線”是在1996年的臺海危機,第二次則是1999年李登輝提出兩國論時,包括這次完全打破“臺海中線”的軍演,大陸每一次跨過“臺海中線”,除了展現它有此能力外,都是對美國,或者是對臺灣動作的反制。
袁易提到,此次大陸的圍臺軍演后,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印太事務協調總監(jiān)坎伯(Kurt Campbell)被問到美方如何恢復已被打破現狀的臺海,并沒有回答。種種情況都可以看出,美國過去一直采用嚇阻戰(zhàn)略來對付中國大陸,但現在似乎失效了。
袁易進一步表示,嚇阻戰(zhàn)略有幾個要素,第一就是美國的決心,第二就是美國的能力。二者不可缺一,大陸不敢任意打臺灣,就是因為要顧慮到此作為時,美國會怎么反應,就要看美國有無決心和能力來判斷,這是重要的嚇阻。但如果按照這個理論來看,這次軍演顯示出,中國大陸已經不在乎美國,所以一直在往臺灣方向進逼。
袁易強調,大陸的軍備發(fā)展在過去的30年外界都看得很清楚,這次圍臺軍演,武力投射包括傳統(tǒng)火炮加上導彈、火箭彈,以及軍隊的部署,都看得出不僅是針對臺灣,還有針對日本跟美國,要把這兩個外力介入的最重要管道阻卻。所以理論上,美國的嚇阻策略已經失敗了。
至于接下來的兩岸發(fā)展是否只剩硬碰硬這條路可走?
袁易說,中美關系而言,關系走壞是從特朗普時期一路壞下來,在中美繼續(xù)惡劣狀況下,兩岸關系當然會受到明顯影響,過去國民黨執(zhí)政時,可以做到一件事,用兩條腿走路,親美和中可以平衡,但現在的狀況,民進黨因為歷史的條件,沒有辦法跟中國大陸打交道狀況,只能一邊倒向美國,就讓臺灣喪失了,在中美臺臺海關系中,居小一方的能動性,能動性沒有了,就變成結構的因素來遏制未來的發(fā)展。
袁易強調,結構因素就是中美兩強的爭霸,臺灣如果仍持續(xù)一面倒向美國,那接下來中國大陸的反彈也是可以預見的。加上美國的嚇阻策略已失敗,持續(xù)下去就是邁向沖突。
有無辦法可改,袁易認為,一是兩岸需要有傳遞訊息的管道,才能避免真正的沖突,但目前看來如要靠執(zhí)政黨可能沒辦法;第二則是要改變這么重大的兩岸政策,可能祗有透過選舉,距離2024“大選”還有一段時間,臺灣民眾希望選擇和平還是戰(zhàn)爭,就要認真思考投票結果。(來源:中評社)
主辦: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
Copyright 2001-2024 By www.612g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