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積極培育STEM領域學生,半導體成為熱門學科。圖為臺積電晶圓廠生產線。(臺灣《中國時報》資料照片)
AI(人工智能)等科技快速發(fā)展,臺灣地區(qū)教育部門不斷擴增大專校院STEM(科學、技術、工程及數學)領域招生名額因應。大學校長表示,如果學生沒有科學方面的興趣,大學增加STEM領域招生名額,他們也不會來讀;島內專家則說,現在每個行業(yè)都缺工,但政策卻引導學生不斷往STEM領域去,這根本是“頭痛醫(yī)腳”。
暨南大學校長武東星說,要培養(yǎng)AI人才,作法是讓學生在初、高中階段就對科學有興趣,他們進大學時才會選擇讀STEM領域,否則開出大量招生名額也不一定有用。但他發(fā)現,在初、高中教學上,實驗課時常只在教室上,未讓學生動手做或走到教室外去探索,這點有待改進。
臺師大名譽教授吳武典則表示,面對AI科技的發(fā)展,臺灣在人才培育上要超前部署,因為這一波未趕上,以后要跟上就很難。不過他也認為,臺當局現在高度重視科技人才的培育,這讓人文社會領域的人很嫉妒,社會發(fā)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,臺灣教育部門應該做好整體規(guī)劃。
臺灣“大學問”網站執(zhí)行長魏佳卉說,臺灣面臨嚴重少子化,每個行業(yè)都缺人,但如果因為科技行業(yè)前景看好、比較容易賺錢,政策就引導大量學生去讀STEM領域,那是頭痛醫(yī)腳,未對癥下藥。
資通訊是STEM領域的一部分,魏佳卉表示,2023學年大專校院資通訊科系,包括信息、電機、電子、計算機、通訊、半導體的科系的招生名額達2萬6866人,占全體招生名額高達15.94%。大專校院分18個學群招生,資通訊招生名額就占約1/6,人才培育已嚴重失衡。
“以后人生病了,難道吃半導體晶圓就會好?”魏佳卉表示,臺當局教育部門不能把絕大多數自然組學生都引導去讀STEM領域,因為臺灣還是需要護理、水土保持、環(huán)境工程等各種人才,因此有必要重新盤整大專校院各領域的招生名額。(來源:臺灣《中國時報》)
網站簡介 / 廣告服務 / 聯(lián)系我們
主辦: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
Copyright 2001-2024 By www.612g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