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簡體

湖南博物院原創(chuàng)專題展開幕 在雕塑中讀懂梅山文化

華夏經(jīng)緯網(wǎng) > 文化 > 文化信息      2023-12-22 08:33:14

  中新網(wǎng)長沙12月21日電 (鄧霞 劉揚)梅山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支流和流傳至今的珍貴活化石。12月21日,由湖南博物院主辦的原創(chuàng)專題展“亙古的祈愿——梅山文化圈雕塑與信仰”在長沙開幕。

“亙古的祈愿——梅山文化圈雕塑與信仰”在湖南博物院開幕。鄧霞攝

  上古先秦今湖南境內,是“九黎”“三苗”等蠻夷部落的世居之所,巫風遍野。楚文化正是在此神話和巫術的沃土中孕育發(fā)展,后來逐漸被中原文化消解同化,但楚地原始神靈信仰和祭奉習俗,在“不與外界通”的湘中古梅山地得以封存保留。湖南博物院等機構收藏的湘中木雕神像,保存的就是這方水土上梅山人產生和代代相傳的獨特文化財富,記載的是一個族群特有的對宇宙的理解,以及處理與自然、社會關系的方式,是楚文化的地方性知識寶庫。

  此次展覽通過“遠古回響”“永恒祈愿”“獨特魅力”三個單元,展示了湖南博物院及相關機構所藏的100余件明清以來湘中造像及楚地考古物證,勾勒出該區(qū)域文化形態(tài)的歷史源流和基本面貌,以期帶領觀眾撥開迷霧,領略獨具湖湘特色的梅山文化。

  梅山文化圈民眾進行造像供奉的基本動力和核心目的,就是為了個人和家庭祈福禳災。鄧霞攝

  商代虎卣出土地湖南安化位于古梅山文化發(fā)源地,直至當代,湘中仍留存有巫師頭戴虎冠法帽作法的傳統(tǒng);馬王堆漢墓《太一將行圖》上雷公護駕而行,他半鳥半神的形象依然在湘中頑強延續(xù)……在“遠古回響”單元,梅山近現(xiàn)代民族民俗材料與久遠的楚地考古文物交相呼應,鳴發(fā)歷史文化傳承的回響?!坝篮闫碓浮眴卧獎t展現(xiàn)出梅山文化圈民眾進行造像供奉的基本動力和核心目的,就是為了個人和家庭祈福禳災。

  此外,展廳現(xiàn)場設置的數(shù)字展示《楚巫掠影》,將數(shù)字影像內容與展覽主題展標墻融合,并通過數(shù)字化動態(tài)影像制作、3D Mapping映射等技術形式,展現(xiàn)了豐富生動的主題影像內容,讓觀眾沉浸在“梅山文化”的意象世界中。

  此次展覽獲得了2023年度國家文物局“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、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”主題展覽推介項目,向公眾免費展出一年。當天還舉行了“梅山文化物質遺產保護與利用”學術研討會,湖南博物院特邀3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。(完)


  責任編輯:虞鷹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
京公網(wǎng)安備 11010502045281號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10-65669841
舉報郵箱:xxjb@huaxia.com

網(wǎng)站簡介 / 廣告服務 / 聯(lián)系我們

主辦:華夏經(jīng)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  版權所有 華夏經(jīng)緯網(wǎng)

Copyright 2001-2024 By www.612g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