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簡體

臺審計部門點名數位身分證“未審慎評估” 藍營:視民脂民膏如無物

華夏經緯網 > 臺灣 > 島內政治      2024-07-31 14:21:53

國民黨民意機構黨團副書記長徐巧芯(左起)、許宇甄、民意代表張智倫日前召開記者會,痛斥民進黨當局做出錯誤的決策,卻不敢讓民眾看到納稅錢如何亂花,將數位身分證文件資料整本涂黑、打上馬賽克,到底是在害怕什么?(劉宗龍攝,臺灣“中時新聞網”)

華夏經緯網7月31日訊:據臺灣“中時新聞網”報道,賴清德?lián)闻_行政機構負責人時推動數位身分證因資安爭議喊卡,全民也因此負擔上億元(新臺幣,下同)費用。臺審計部門報告指出,行政機構未審慎評估計劃可行性,最終才導致已經投入的5億多元未能發(fā)揮效益。國民黨民意代表許宇甄表示,賴清德沒有完善評估就貿然推動,視民脂民膏如無物,浪費百姓辛苦工作所繳納的稅金。這或許是賴清德懼怕民意機構擁有調查權的原因,當議會有了調查權,就可以針對賴清德在行政機構負責人任內推動的“智慧當局發(fā)展藍圖”進行調查,施政錯誤及弊端將會無所遁形。

審計部門2023年度行政當局總決算審核報告指出,計劃擬編過程未制定數位身分證換發(fā)相關專法或完成配套法案修正,以及須向民眾溝通等關鍵事項,于計劃中未明定具體執(zhí)行策略及步驟,計劃審議過程亦未審慎評估計劃可行性,僅以改采先行小規(guī)模試辦方式因應,后續(xù)因外界對于新式身分證存有隱私及資安疑慮而暫緩推動,致已投入5億173萬余元巨額經費未能發(fā)揮效益。

許宇甄指出,審計部門審核報告的估算,還不包含事后賠償廠商的費用,購進機器的攤提費用等,經估計大概花費百姓納稅錢10余億元。此外,每年還要花費一筆6千多萬的維護機器的費用,維護一個未來不知是否會再使用的機器到不知猴年馬月,視民脂民膏如無物,浪費百姓辛苦工作所繳納的稅錢。

許宇甄認為,從數位身分證計劃的推動來看,明顯是賴清德沒有善盡管理之責,欠缺良善溝通,因而造成公庫超過10億元的損失,類似的計劃還有多少沒有被發(fā)現(xiàn)?這或許是賴清德懼怕民意機構擁有調查權的原因。當民意機構有了調查權,就可以針對賴清德在行政機構負責人任內推動的“智慧當局發(fā)展藍圖”進行調查,施政錯誤及弊端將會無所遁形。

許宇甄提到,當年賴清德在推動數位身分證計劃時,為何沒有經過詳細規(guī)劃及評估,即徑自將該計劃交由臺內務主管部門執(zhí)行?數位身分證計劃的契約暫停執(zhí)行,與內務主管部門急就章將案件發(fā)包給廠商印制、驗證、建置系統(tǒng)有很大的關系,從內務委員會數位身分證調閱小組所調閱的資料來看,隱蔽、涂黑的信息頗多,若想建構出當年錯誤政策推動的全貌,民意機構要有調查權才能查得更清楚,但民意機構追查真相的權力被“大法官”給凍結了,真相持續(xù)被掩蓋中,賴清德可以繼續(xù)耍賴裝無辜。

許宇甄強調,審計部門在其行政當局總決算審核報告中直指問題核心,相信民眾也可以從此報告中知道民進黨當局這些年的“執(zhí)政”實在是問題重重,為了厘清真相,追究相關失職人員責任,善盡民意機構監(jiān)督職責,賦予民意機構調查權才能揪出民進黨當局違失,調查違法弊案,我們必須打破黑箱,才能避免持續(xù)花冤枉錢,浪費納稅錢。民意機構改革不能停,若“大法官”判定民意機構改革修“法”違“憲”,就繼續(xù)修“法”,修到讓他們無話可說。


責任編輯:左秋子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
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10-65669841
舉報郵箱:xxjb@huaxia.com

網站簡介 / 廣告服務 / 聯(lián)系我們

主辦: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  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

Copyright 2001-2024 By www.612g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