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蕭仲衡 臺灣聯合大學助理教授
臺劇《零日攻擊》尚未播出卻已掀起認知作戰(zhàn)的各界質疑,這部以假想敵解放軍發(fā)動攻擊武統臺灣的題材內容,近期從軍事劇情設定到資金來源,皆遭批判是為民進黨服務的宣傳工具。這部臺劇號稱由聯電創(chuàng)辦人曹興誠投資、民進黨民意代表沈伯洋擔任總顧問,且該劇對外宣稱獲臺文化主管機構 “匯聚臺流文化黑潮計劃”補助支持,儼然公開放行《零日攻擊》進行全臺民眾認知作戰(zhàn)。
以臺海戰(zhàn)爭為背景的電視劇《零日攻擊》預計在明年上映,日前發(fā)布預告片后遭臺灣民眾質疑是 “政治宣傳片”,前導預告秀出Zero-Day攻擊日,防務單位推估三到四月,大選結束過后的洋流適合解放軍來通過,劇情設定大陸以 “搜救之名”攻擊臺灣作為開展。民進黨賣 “芒果干”的電視劇,遭國民黨民意代表王鴻薇爆料全民買單1.3億元新臺幣稅金作為拍片補助,公然利用公庫進行認知作戰(zhàn),民脂民膏拿來拍攝 “綠色政治”電影。這部臺劇卻在脫離普世價值、充斥意識形態(tài)以及先射箭再畫靶上凸顯認知作戰(zhàn)的實際惡意。
脫離普世價值
《零日攻擊》的情節(jié)設計是否基于創(chuàng)作虛構背后的政治目的值得反思,夾雜傳播媒體的渲染力而無所不在,尤其以影視題材的娛樂形式,除了引起外在共鳴與情感反應,恐怕必須兼顧社會教育并以警示文字來做宣傳輔助。這部臺劇在設計上扭曲現實,不僅對于觀眾產生誤導,也將臺海局勢的錯誤認知荒唐演出, “假戲假做”也不能夠脫離普世價值。
這部臺劇的前導預告先以 “戰(zhàn)前第七日封鎖臺海”的情節(jié)開場,也讓不肖政客輕易透過這類媒體作品,在海峽兩岸關系緊張的時刻,加劇社會民眾的不安和恐懼,為達政治目的刻意傳遞錯誤訊息;《零日攻擊》利用劇情過場的倒數計時,至 “戰(zhàn)前日全面混亂”作為最后要求,單向呈現臺灣內部的動蕩不安,對比兩岸達成協議化解 “0214漁船事件”的 “金門模式”,此劇刻意隱匿臺海對話的既有機制。
充斥意識形態(tài)
《零日攻擊》在劇情設定上蘊含了強烈的意識形態(tài),偏廢兩岸歷史、防務專業(yè)、軍武戰(zhàn)術等面向,該劇網羅民意代表沈伯洋擔任顧問,他是不曾服役的軍人小白,難怪本劇被批只是傳遞政黨價值的宣傳文本。影視制作公司依舊設法來帶風向,企圖弭平外界質疑劇情目的,民進黨利用公帑在選舉年推出,儼然已經預備作為政治斗爭的媒體工具。
這部臺劇在角色塑造、對話以及情節(jié)的安排上,設定臺灣地區(qū)領導人宋崇仁、軍事單位甚至到美日韓智庫都接連出場,卻在當中強調臺灣自身的內部混亂,特別在劇中 “戰(zhàn)前第二日第五縱隊”安排現形,展現在中國大陸威脅利誘下的內部裂解;《零日攻擊》某一篇章推進臺灣出現內應組織,會在各地破壞并且作為解放軍的側翼,整部臺劇除了強調開戰(zhàn)之前的既有漏洞,顯然是在自己內部找尋敵人,難怪曹興誠說:“如果不愿保衛(wèi)臺灣的人,就請趁早離開吧!”
先射箭再畫靶
《零日攻擊》在劇情設計上配合既有的內容框架,利用簡短十個集數作為詮釋,緊接填充文本和情節(jié)推進可想而知,某種程度增加了整體的張力性和可看性,卻也存在著一定風險。該劇畢竟涉及敏感的政治和軍事議題,利用這種淺碟創(chuàng)作方式,容易導致劇情脫離現實,過于夸大或扭曲真實情況,進而對觀眾產生誤導。
這出臺劇無疑挑動兩岸政治敏感神經,激發(fā)臺灣民眾對襲擊威脅的恐懼感,17分鐘預告片在短短4天點閱就突破75萬次,即便目的號稱要讓社會討論關注,但在演員挑選上顯然也是符合“反中”人設;《零日攻擊》也在呼應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主張,模擬兩岸戰(zhàn)爭情境,要讓大家心生恐懼,然后加碼給美國的保護費? 如何以止戰(zhàn)代替引戰(zhàn)才是民進黨當局的當前課題。
《零日攻擊》儼然淪為全臺民眾認知作戰(zhàn),在脫離普世價值、充斥意識形態(tài)以及先射箭再畫靶凸顯實際惡意,錯估臺海局勢而荒唐演出,“假戲假做”也不能夠背離一般認知;企圖作為選舉前的媒體工具,刻意分化內部找尋敵人獲取政治紅利;進而對于觀眾產生戰(zhàn)爭誤導,說穿不過只是掩飾在撥弄“臺獨”下,民進黨當局才是《零日攻擊》的最大內部破口。
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
主辦: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
Copyright 2001-2024 By www.612g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