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海峽聚焦】?
光明日報記者 龔亮
“《牡丹亭》是歌頌青春、愛情、生命的戲,用青春的演員號召青春的觀眾,延續(xù)昆曲的青春生命,這便是青春版《牡丹亭》?!庇膳_灣作家白先勇攜手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共同打造的青春版昆曲《牡丹亭》,近日再次走進北京大學。
2004年,這部凝結了兩岸文化戲曲精英心血的昆曲經典劇目在臺北首演,一年后便走進北大。此后,青春版《牡丹亭》多次在燕園上演。今年是青春版《牡丹亭》首演二十周年,該戲當年原班人馬再聚北大,受到師生熱烈歡迎。相關信息發(fā)布后,3天慶演近6000張門票隨即售空。
除了青春版《牡丹亭》二十周年慶演,北大還組織了系列主題講座、青春版《牡丹亭》進高校工作座談會、牡丹還魂——2024北京大學青春版《牡丹亭》視覺藝術展,旨在進一步推動弘揚昆曲這一中華藝術文化瑰寶,讓更多兩岸年輕人領略昆曲之美。
“以最美的形式表現中國人最深的感情”
月色如銀,人潮涌動。9月14日晚,青春版《牡丹亭》二十周年慶演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火熱拉開帷幕。校園里,道路兩側燈桿上的粉色系海報,映襯著男女主角明艷俊美的面龐,仿佛在輕吟低訴那段超越生死的凄美愛情故事。百周年紀念講堂廣場上,十余張精美的青春版《牡丹亭》大幅劇照一字排開,引人流連駐足。
《牡丹亭》出自明朝劇作家湯顯祖之手,原作共55折,講述名門閨秀杜麗娘因夢生情、一往而深,并最終超越生死,與書生柳夢梅結成連理的故事。青春版《牡丹亭》將原著濃縮成27折,分上、中、下三本,從“夢中情”的朦朧綺麗,過渡到“人鬼情”的浪漫奇幻,抵達“人間情”的溫馨真摯,將杜麗娘和柳夢梅最經典的戲份無縫銜接,濃縮了《牡丹亭》的“美”。
9月14日至16日,連續(xù)三天每晚三個小時,演出場場座無虛席。舞臺上,當年20來歲的青澀演員已經成長為蘇州昆劇院“揚”字輩骨干,演技越發(fā)成熟精湛。光影流轉、水袖翻飛,清麗婉轉的聲腔、盈盈裊裊的身姿和細致打磨的唱詞,完美再現《牡丹亭》的迷人風采,贏得觀眾熱烈掌聲和陣陣喝彩。
“青春版《牡丹亭》曲美、景美、人美,我尤其喜愛《離魂》一出。我們從演出中感受到了昆曲之美,也想將這份熱愛傳遞下去。”北京師范大學學生曾賴碧得知演出消息后,第一時間買票前來觀演。演出謝幕時,白先勇先生激動地宣布,此次演出是第519場,累計觀眾已近100萬人次?!鞍紫壬谖枧_上傳遞出來的這種對昆曲的熱愛、對推廣昆曲的執(zhí)著,是青春版《牡丹亭》最為動人的地方。”曾賴碧說。
作為青春版《牡丹亭》總制作人,白先勇認為,昆曲以最美的形式表現中國人最深的感情。因不忍見昆曲“式微”,他決心“做一出戲”以傳承經典?!拔覀冏鹬貍鹘y(tǒng)但不因循傳統(tǒng),利用現代但不濫用現代。昆曲的四功五法,比如念、唱、做、打,我們謹守傳統(tǒng),但劇本改編、服裝、舞美、燈光,則往現代舞臺美學方向調整。青春版《牡丹亭》服裝雅致亮麗,滿堂生輝,就是這出戲的一大亮點?!闭f到青春版《牡丹亭》,白先勇總是如數家珍、滿腔熱忱。
二十年時光荏苒,青春版《牡丹亭》為越來越多觀眾所賞識,尤其在年輕人中引發(fā)“昆曲熱”?!翱吹綄W生們認真投入的觀演狀態(tài),很感動?!鄙蜿枎煼洞髮W戲劇藝術學院院長張威感慨。
高校巡演是這部戲最大的亮點
“二十年間,青春版《牡丹亭》的觀眾,75%是青年觀眾,創(chuàng)下海內外40余所高校演出超百場、四川大學單場7000人次的觀演紀錄。‘校園行’是這部戲最大的亮點?!苯K省蘇州昆劇院院長林琳介紹,如今青春版《牡丹亭》的觀演主力軍除了當代青年外,一批批曾在學生時代觀看過該劇的人,又帶著身邊的家人和朋友重返劇院追憶青春,形成新的觀演人群,實現了戲曲在觀演人群中的傳承。
“青春版《牡丹亭》最重要的目標人群是大學生,通過‘校園行’培養(yǎng)了大批學生觀眾?!卑紫扔抡J為,要進一步讓昆曲在校園里扎根,長期培養(yǎng)學生觀眾,還必須得在大學里開設昆曲課,有計劃地熏陶青年學子,啟發(fā)他們對昆曲的興趣、對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認知。
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外,精美的青春版《牡丹亭》大幅劇照引人流連駐足。光明日報記者 龔亮攝/光明圖片
于是,2009年白先勇與北大教授葉朗創(chuàng)立了“北大昆曲傳承計劃”,2010年在北大開設公選課《經典昆曲欣賞》,邀請來自海內外的昆曲藝術家和知名學者,以名家授課、案頭與場上相結合的形式,帶領學生領略昆曲之美。此后,蘇州大學、香港中文大學、臺灣大學等全國多地高校也開設了昆曲講座課程或設立昆曲通識課。
在白先勇看來,讓學生親身參與表演昆曲也很重要。2018年,以北大學生為主體的校園傳承版《牡丹亭》展開巡演,足跡遍布兩岸及香港?!芭_上的學生演員是那么年輕,他們身上洋溢出來的青春活力感染了所有的觀眾,他們也許青澀,唱腔臺步有時也許還不到位,但這無傷大雅,他們在臺上演得如此認真、士氣高昂,把湯顯祖的愛情神話演繹得純真唯美。這是學生演員最動人的地方。”觀看校園傳承版《牡丹亭》,白先勇深為感動。
聽聞青春版《牡丹亭》重返北大,多位當年校園傳承版《牡丹亭》的參演者如約而至。曾扮演杜麗娘的楊越溪說:“我們的校園版演出雖已告一段落,伙伴們分散在世界各地,昆曲的種子卻在各領域生根發(fā)芽。相信在不久后,昆曲之花將在更多行業(yè)和代際中盛放?!?/p>
兩岸攜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
“昆曲是我們民族的瑰寶,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‘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’?!卑紫扔伦苑Q是“昆曲義工”,他在前面搖旗吶喊,身后是兩岸優(yōu)秀昆曲人才及眾多學者、業(yè)界人士的齊心協(xié)力。
“演員、樂師來自大陸,編劇和服裝、燈光、舞美設計等人才來自臺灣,兩岸取長補短,每個人的專業(yè)貢獻通通到位。一流的人才,才能夠產生一流的藝術作品?!彼J為,青春版《牡丹亭》是兩岸文化交流最成功的范例之一。
據林琳介紹,今年3月,青春版《牡丹亭》原班人馬重返臺灣,在臺北、高雄、新竹等地展開巡演,反響熱烈。早在2月,多場演出票便已售罄。臺灣觀眾紛紛表示“被深深震撼”,感受到了傳統(tǒng)戲曲的極致之美和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深厚底蘊。正如國務院臺辦發(fā)言人陳斌華所說,兩岸創(chuàng)作表演者在二十年后再次回到首演地開啟慶演,是久別重逢,也是眾望所歸,獲得臺灣觀眾、劇迷的喜愛和歡迎。
此次北大慶演前夕,白先勇以“青春版《牡丹亭》‘西游記’”為主題,講述了青春版《牡丹亭》赴歐美演出引起轟動的故事,言語間飽含激情。截至目前,青春版《牡丹亭》已在美國、英國等十幾個國家演出50余場,海外觀眾也是贊不絕口??吹阶约好褡宓奈幕囆g在異國舞臺大放光芒,許多華裔觀眾激動得熱淚盈眶。
“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。以此次慶演為開篇,北大推出了‘無域·北大中華文脈傳承計劃’,將開展文化內涵豐富、形式多樣的系列主題活動?!北贝笏囆g學院教授、文化產業(yè)研究院院長向勇說。
專家們表示,青春版《牡丹亭》既是兩岸攜手傳承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范例,也是對外文化交流的范例。在南京大學臺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劉俊看來,青春版《牡丹亭》可以作為促進兩岸青年文化交流和文化認同的重要抓手,同時也可發(fā)揮其品牌作用,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。
《光明日報》(2024年09月26日 07版)
主辦: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
Copyright 2001-2024 By www.612g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