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簡體

特朗普的警訊 凸顯美國境內對臺企的“仇視”心態(tài)逐漸發(fā)酵

華夏經緯網 > 評論 > 媒體鏈接      2023-07-20 10:06:36

繼輝達創(chuàng)辦人黃仁勛之后,“半導體女王”超威執(zhí)行長蘇姿豐近日也赴臺訪問,凸顯臺灣地區(qū)在AI供應鏈的關鍵地位。但同時,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卻認為,臺灣拿走美國半導體業(yè)的工作,應該要阻止。這種說法在美國逐漸發(fā)酵,也為臺灣半導體業(yè)的未來蒙上一層政治陰影。

上個世紀,各國因為爭奪石油引發(fā)多場戰(zhàn)爭,近來中美這兩大全球經濟體主要爭奪的卻是芯片。臺灣方面因為擁有臺積電等半導體大廠,成為這場貿易戰(zhàn)全球矚目的焦點。

美國在疫情期間,飽受芯片短缺之苦,許多汽車大廠因為芯片問題被迫延遲交貨,拜登政府為確保供應鏈無虞,不惜施壓讓臺積電赴美設廠生產。

民進黨蔡當局也趁機將此作為與各國交好的政治籌碼,洋洋得意地推展所謂“民主供應鏈”,連與臺灣無“邦交”的立陶宛,都由臺灣“工研院”奉上8寸晶圓技術,并提供金援協助設廠。

臺灣芯片供應鏈的地位被看見的同時,也逐漸引來各界“眼紅”,特朗普日前接受美媒《福斯新聞》專訪,就語出驚人地表示,“臺灣拿走了我們所有的半導體業(yè)工作”,并認為美國早該阻止此事,包括祭出收稅及建立貿易壁壘等手段。

蔡當局上任后,“聯美制中”成為對外政策的重要手段,兩岸關系陷入冰點,許多經貿政策包括開放“萊豬”進口、鼓勵臺積電赴美投資等都全力配合美方政策。

即使如此,美國境內對臺灣企業(yè)的“仇視”心態(tài)仍逐漸發(fā)酵,尤其臺企相繼赴美設廠后,不同企業(yè)文化正對當地就業(yè)者造成沖擊。特朗普的說法是個警訊,對于美方可能祭出的政治手段,臺當局與臺灣企業(yè)都有必要提早做好準備。(來源:臺灣《中國時報》)


責任編輯:邱夢穎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
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10-65669841
舉報郵箱:xxjb@huaxia.com

網站簡介 / 廣告服務 / 聯系我們

主辦: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  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

Copyright 2001-2024 By www.612g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