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進黨當局推動八年8800億元(新臺幣,下同)的“前瞻建設計劃”,如今六年過去,卻未見明顯成效;但多個地方政府抱怨必須背負5000多億元的自籌款,未來營運維修費用更是無底洞。臺當局行政機構副負責人鄭文燦被問及此事竟答稱,“蔡英文上臺后使臺灣財政和經濟變好,所以有能力做許多大建設:若不是有前瞻建設,臺灣面對極端氣候及兩次百年大旱,一定無法度過”。如此大言不慚,彷佛和臺灣老百姓活在平行時空,沒有一點真實感。
先談民進黨當局“使臺灣經濟變好”一事,在鄭文燦眼里,似乎看不到當下的經濟真相。至今年六月為止,臺灣出口已連續(xù)十個月衰退,跌幅多在兩成以上,創(chuàng)十四年來最慘;工業(yè)生產指數則是“連十三黑”,為十三年來最慘;外銷接單“連十黑”,是十三年來最慘。看到這些數字,鄭文燦還能大剌剌說“經濟變好”,真是睜眼說瞎話。
再檢視民進黨當局撒大錢的前瞻建設,六年過去,臺灣民眾究竟享受到什么建設“成果”?前瞻建設計劃最初規(guī)劃為五大領域,包括綠能、數字、水環(huán)境、軌道及城鄉(xiāng)建設等;其后,又增加了食安、少子化及人才培育三項,一共是“八大建設”。光看這些建設名稱,民眾是否覺得自己的生活受到了什么前瞻眷顧,而變得更好?
以綠能建設為例,主要內容在配合民進黨當局的能源轉型政策,加強風電及光電的基礎設施和儲能設備,從而提高臺灣綠能發(fā)電比重至20%,總經費計400億元。但六年執(zhí)行下來,綠能建設成果遠不如預期,今年前四月再生能源占比不到9%,其中太陽光電占4.16%,風電占2.25%,其余為水力發(fā)電。民進黨當局去年因而下修綠能占20%的目標,減為15%。但即使降低目標,要在2025年達成目標仍無可能。
再看數字建設的成績。其主要內容在加強資安基礎建設、產業(yè)數字轉型、人工智能及5G建設等,蔡英文并在其第二任將數字建設經費占比由5%提高至16%,由450億元增加至950億元。但六年來人們看到的,卻是臺當局及民間部門的個資不斷遭到入侵或整批竊取,“資安”形同不設防。尤其詐騙集團伎倆日新月異,民進黨當局雖成立了臺數字部門,連同金融監(jiān)管單位、NCC都束手無策。至于經費投入最多的5G建設,電信業(yè)者雖迅速搶蓋基地臺,但消費者的滲透率卻僅兩成多,未激起民眾使用的意愿。
地方政府怨言最多的,則是軌道建設及各種城鄉(xiāng)建設的后遺癥。當初,民進黨當局以“見者有份”的姿態(tài)要求地方自提建設,導致各地一窩蜂爭搶,唯恐落于人后。尤其輕軌已是過時的交通方式,鐵道的立體化改建也非資源最佳投入方式,但前瞻的補貼卻引發(fā)地方不合時宜的開發(fā)參與,地方政府需自籌的經費高達5000多億元,如今成為財務不可負荷之重。
此外,臺灣食安問題累累,而前瞻的食安建設連要建個“食品藥物實驗大樓”都流標六次,去年方才動工:“新北幼兒園喂藥事件”都喧騰逾月方見分曉,食安前瞻了什么?再如將水利會收歸公有,農民卻因連年干旱一再被迫休耕離農,前瞻水環(huán)境建設發(fā)揮了什么效用?而臺灣新生兒人數創(chuàng)下歷史新低,難道也是“少子化建設”的目的?
最知名的“錢沾”建設,莫過于粗制濫造卻迄今無法啟用的新竹市棒球場,它代表了民進黨當局的浮華和民進黨的不老實。耗費8000多億的前瞻建設不僅淪為“錢坑”,它也提前揮霍了下一代的愿景。鄭文燦還在那里夸夸其談,難道吹牛都不必打草稿?(來源:臺灣《聯(lián)合報》)
網站簡介 / 廣告服務 / 聯(lián)系我們
主辦: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
Copyright 2001-2024 By www.612g.cn